24个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 贫困村有了“阳光”收入
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,是实施精准扶贫、实现精准脱贫的新途径。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神木市积极探索在贫困村发展光伏扶贫电站,让困难群众有稳定的“阳光”收入。
神木市地处黄土高原,大气污染度低,太阳能辐射值较高,属于光热资源丰富区,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优势明显。锦界镇河湾村是典型的川道村,产业薄弱,发展滞后,神木市利用该村闲置土地,建设了300千瓦的光伏电站,让当地困难群众可以有稳定的收入。

锦界河湾村监委会主任张军堂:“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发电40万度,年纯收入18万多元,收入归村集体所有,将用于我们村容村貌改造,低保等困难群众、道路建设等。”

2017年9月,神木市开始实施光伏扶贫工程,在全市24个贫困村每村建一个光伏发电站。
神木隆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忠耀:“神木这2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于6月15日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,总装机容量是7.2兆瓦,每年的发电量大约是1000万度,对每个贫困村的纯收益大约是18万元以上。”


为做好光伏扶贫工作,项目承建方专门成立了检查小组,以便在项目并网后,持续提供设备定期检查、处理异常等后续服务,同时上门为用户提供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,并传授安全知识,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,解除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。

光伏扶贫项目在让贫困村受益的同时,也解决了村集体“经济空壳”的问题,实现了“输血式扶贫”向“造血式扶贫”转变,通过光伏扶贫为贫困群众带来长期的、可持续性的收入,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。
神木市发改局工作人员 黄大鹏:光伏扶贫是神木市重要的产业扶贫举措,该项目总投资达5040万元,目前均已实施完毕,贫困村村级扶贫电站达到了100%全覆盖。收益归村集体所有,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,公共服务完善,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帮扶等方面,将为这些村庄带来长期稳定的产业收入。